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学反思_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案

zmhk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学反思_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案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学反思”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学反思_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案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学反思”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2.生活中的负数有哪些?

3.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4.怎样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正,负数的概念

5.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6.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学反思_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案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 反思 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一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 教育 理论,做到教、 学、 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12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 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 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

        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 学习态度 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二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回首一年来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面对今年高考“文综”的成绩,既有喜悦又有失落。下面,结合 高三地理 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高三地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呢?

        1、认真备课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师为师傅。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很有人格魅力。他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李老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针对a、b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 方法 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

        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 总结 );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 学习方法 ,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学的困难和挑战。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_ 年的高考试题地理首次达到100分,与历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三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突破旧的 思维方式 ,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四

        通过多年的 高二地理 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高考能力要求反思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一直沿袭着“死背书,多做题,拼时间,低效率”的老路。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我们应该从单纯复习知识转向“知识+方法=能力”,优化复习活动,教师讲解多启发多联系多分析,学生多思考(分析、比较、概括)、多动手(绘图,列表)、多动口(提问,讨论,交流)、多总结。例如在复习“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的相关内容时,我首先以鲁尔钢铁工业区为例,让学生回忆影响该工业区产生、衰落、再度崛起的主要区位因素,从而了解到工业布局是多种区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作用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说明影响工业区发展的因素是发展变化的。然后以上海宝钢为例,了解影响其布局的区位因素又是什么,并分析它与鲁尔钢铁工业区的布局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从而说明某种工业部门是什么指向型工业,只是针对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地点而言。同时指导学生分析影响钢铁工业布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的总体趋势又该是怎样的?最后请同学分析比较长江沿线五大钢铁工业基地,并说出它们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复习实践中,我们有时会发觉由于学生对所有基础知识已经学习过,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一定的新意和难度,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就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像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例如在高中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果还像讲授新课那样复习,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学生也提不起兴趣。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试着编写了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作了一次准确的天气预报而已。

        然后提出下列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

        (2)为什么东亚能成为世界最为典型季风气候区?

        (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4)这个时候为什么会出现“欠东风”的现象?

        (5)孔明为什么又能够借来东风?

        (6)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这样不仅复习了天气、气候、季风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的,学生学习也更多的是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从近几年高考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来看,直接要求完整表述基本概念、原理的采分点几乎没有,需要记忆的观点和方法论知识所占的分值和比例越来越少,往往把更多的分值放在结合材料的分析和应用上。记得有一年高考中就有让学生分析兰州化工厂布局是否合理的题目,当时就有同学只是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对化工厂的布局进行分析,忽视了环境效益对工业布局的影响,认为这是完全合理的,得出了与标准答案完全不同的结果。

        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会选择一些有关材料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复习有关厂址选择的问题。我在给出了大量有关“食盐”及“食盐化工”等背景资料(略)之后,提出:某公司正考虑在某镇附近建一新的食盐及食盐化工厂,给出了某镇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请同学对照地图和资料,讨论:图中“公司提出的地点”和“议会提出的地点”相比,哪一个方案更合理。每一大组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 公司法 人代表、工厂管理人员、议会代表和社区代表。讨论之后进行大组汇报。同时强调:(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比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利弊得失,从而优选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

        在随后进行的大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扮演公司法人代表的同学,从工厂经营必须取得更大利润的角度,希望工厂建在距原工业区较近的地点;扮演工厂管理人员的学生,从方便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角度,建议工厂建在距交通线较近的地点;扮演议会代表的学生,从保护绿化的角度,呼吁新建工厂不能破坏树木,工厂应建在沼泽地;扮演社区代表的学生,从维护社区环境的角度,要求工厂建在与常年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之后,在自由发言时间,学生们比较了上述意见的利弊得失,一致认为,虽然从他们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的方案似乎都有道理,但是,综合大家的意见,从整体、全面的角度看问题,还是公司提出的地点比较合适。

        4、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 想象力 等等。

        例如,在“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一节教学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我认为植树造林并不一定能解决荒漠化的问题,因为树木生长中要吸收更多的水分,从而会造成进入湖泊、河流和地下的水分变少,反面会导致荒漠化的加剧。”这个观点与教材相反,我当时作了批驳。在课后反思中我深感这样扼杀了该同学积极思考的兴趣、大胆创新的勇气,其实学生的思路也不是一点也没有道理。于是,在下一堂课中当全班同学的面作了自我批评,并在后来的教学中注意宽容各种观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

        这就是说作为老师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既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但也要给予及时适当的匡正。

        5、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因此我注意多与同学个别沟通,了解他们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平时上课也多从他们的能力角度讲解,以求答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相关 文章 :

        1. 高一地理老师教学反思范文

        2.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3. 高中地理课后教学反思

        4.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教学反思

        5.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总结

        6. 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

        7.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案例

        8.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随笔

        9.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

        10.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负数有哪些?

       在生活中的负数有:海平面下、温度零下、欠费、透支、数轴的左边、下公差、股票的下跌、利润的亏损、经济的负增长、产量的下降、建筑地下部分的标高;

       物价指数的负增长、收付式记帐的付方、增减式记帐的减方、外贸的逆差、人口出生的负增长率、固定资产的折旧、货币比价中的折价、收入的减少、学生考试成绩排名的下降、交通事故中死亡率的下降等。

       1、天气气温:例如: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等。区分零上5℃与零下5℃这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而引入了负数的概念。

       2、海平面高低:例如:8844表示珠穆朗比海平面高8844米,-155表示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为了区分海平面以上与海平面以下高度,它们也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数量统计:例如: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记作+25名,五年级转走了18名同学应记作(-18名)。做题过程中,“对5道”记作“+5”,“错5道”记作(-5)。

       4、方向距离:例如:有规定向东步行500米记为?+500米,那么向西步行200米就记为?-200米。

       5、盈利、增产/减产、支出/收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欠为负;增产为正,减产为负。这些是中国人使用负数在世界上是首创。例如:收入-支出=负数,本月收入10万元,本月费用11万元,10-11=-1万元,这样就是亏损。

扩展资料:

       我国是最早定义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我国就有人认识了负数,那时候的人们利用一些小竹棍摆出数字进行运算,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概念:“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九章算术》方程那一章中以方程术为背景介绍了正负术,给出了实际意义:

       当方程的系数或是常数项里面出现负数时,记“收入钱(卖)”作为正,与之对应的“付出钱(买)”则为负,而当把“余钱”作为正,“不足钱”自然就是负。并总结出“进、买、收、盈、余、强等为正,出、卖、付、不足、弱等为负”。

       古人不仅聪明地解释了负数的现实意义,还给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即《九章算术》中提及的"正负术"——"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百度百科-负数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负数有

       1、天气气温: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北京-5℃~5℃。区分零上5℃与零下5℃这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而引入了负数的概念。

       2、方向距离:有规定向东步行500米记为500米,那么向西步行200米就记为-200米。

       3、数量统计: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记作25名,五年级转走了18名同学应记作(-18名)。做题过程中,“对5道”记作“5”,“错5道”记作-5。

       4、盈利、增产/减产、支出/收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欠为负;增产为正,减产为负。这些是中国人使用负数在世界上是首创。例如:收入-支出=负数,本月收入10万元,本月费用11万元,10-11=-1万元,这样就是亏损。

       5、楼层:在建筑物中,负一楼通常是停车场,一楼是住宅或是问商铺。

怎样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正,负数的概念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理解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并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求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归纳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百分率的用处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来源于生活,体验百分率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

        1、出示口算题,1分钟,并校正题目。

        2、小结学生所提问题,并指名口头列式。

        3、将问题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引学生分析、解答。

        4、小结:算法相同,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说明:我们把做对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正确率;那么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错误率。这些统称为百分率。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6、口算比赛:(1分钟)(见课件)

        7、根据口算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做对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8、尝试解答修改后的问题。

        9、比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0、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确目标,进入新课的学习:(1)知道达标率、发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义。(2)学习求百分率的方法,会解决求百分率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9分)

        1、说明达标率的含义。

        2、板书达标率的计算公式,并说明除法为什么写成分数的形式?

        3、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书写格式。阅读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达标率?

        (2)怎样计算达标率?

        (3)思考:公式中为什么要“×100%”呢?

        (4)尝试计算例1的达标率。

        三、质疑探究(5分)

        1、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出的百分率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①生活中还有哪些百分率?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②求例1(2)中的发芽率。

        四、巩固练习(14分)

        1、指名口答,组织集体评议,再次引学生巩固百分率的含义。

        2、对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分析、理解透彻,并找出错误原因。

        3、出示问题,指导学生书写格式,并强调

        4、解决问题要注意:看清求什么率?找出对应的量。

        5、引学生比较、发现:这些百分率和100%比较,大小怎样?哪些百分率可能超过100%?

        6、引学生观察、发现: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强巩固

        1、说说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么意思。(1颗星)

        (1)学校栽了200棵树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学的近视率达14%。

        (3)海水的出盐率是20%。

        2、判断。(2颗星)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为105%。()

        (2)六年级共有54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为54%。()

        (3)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为85%,那么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3、解决问题(3颗星)

        (1)我班有27名同学,上学期期末测试中,有24人优秀,那么我们班成绩的优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学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组互查,每人练习一道题,口头列式。1、王大爷在荒山上植树,一共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约是多少?

        (4)王师傅加工的300个零件中有298个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__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__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

        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

        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

        教学过程: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正负数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正、负数是两个相反的定义,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与0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且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内容源于实际生活,由此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记录数据,请同学们来记录下面两个班篮要球比赛的得分情况”,以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呈现出不同的记录结果,透视出学生的原认知状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新问题的研究,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又能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实施有效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我觉得应该注重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在购物小票上认一认;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正、负数表示两个正好相反的意义,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正数可以表示增多、高于、正方向等意义,负数可以表示减少、低于、反方向的意义。

        本节课我们还应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拨出指定温度;把温度计横放后抽象出数轴,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没有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多次在关键处设问“上海(零上4摄氏度)和北京(零下4摄氏度)的温度相同吗”“-5℃、-20℃比较谁低,谁高”“+5℃、-5℃之间相差多少度“……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做,而且动脑思考问题,再通过交流就能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的思想和具体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数学活动实效性就明显。

        3.深挖知识背后折射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生活中的负数这个内容如果把握不好极易片面理解,单单强调负数而忽略另一方面。客观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正”也就谈不上“负”,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通过这个教学内容要传递给学生的也是这样一种思想,要提到这样一个高度上来认识。所以,整节课中教师紧紧围绕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接触、认识、研究,最后才有了课的结尾学生感悟到的:“前进后退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增加减少可以用正负数”“意义相反的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这样一些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里面教师的引导功不可没。

        分类是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大都是先按标准将其分类,然后再辨析,最后获得对其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在认识正负数时教师也采用了分类的方法,同时重点研究0的问题。分类时学生就把0放在了“说不清”这样一个位置上,通过辨析与解释,得出了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以上这些设计视角开阔,不局限于教材设定的一个局部空间内,而是广集资源,充分研发,为我所用。使概念教学的课堂沉闷一扫而空。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正数与负数》这一模块的主要知识点是认识下数和负数,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七年级数学 正数和负数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一

        教案背景

        初中生爱玩、好动,处于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 过渡的阶段,过分抽象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乏味而百思不得其解。而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为学生构建思维想象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用以达到以快乐的形式去追求知识的目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并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方案

        (第1课时)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上册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中学 耿新华

        邮编:256651 联系电话:15865403584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1.1正数和负数”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正数、负数和零的定义、联系。是本章有理数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 方法 :1.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感受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能结合具体情境出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数学话题,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难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 :采用“现象──问题──目标”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一节首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达标检测

         学习 总结

        教师出示说明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接着

        出示问题

        问题1 天气预报:滨州市冬季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我市的温差是多少?

        问题2 2.2010年我国花生产量比去年增长1.8%油菜产量比去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两个问题中的-3、-2.7%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新数,这说明随着生活和劳动的发展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引进新的数。来服务我们的生活。从而导入新课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实例认识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知道什么是负数,零,正数。

        3、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4、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1、.知识点1:正数、负数的概念---------阅读教材第2页,像3、2、0.5、1.8%这样比0大的数叫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加上“+”,如+5, , , ,…。正数前面的“+”,一般省略不写:而像-3、-2、-3.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 。如-6, ,…。“-6”读作 。

        2、知识点2:对“0”的理解--------阅读教材第2 页

        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水岭。它的意义很丰富,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 其它 特定的意义。

        3、知识点3;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阅读教材第3页

        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具有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 ;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而且一定是 量。

        一、指导学生在本组内交流结果,收集每组不会的问题,试着让其他组解决。

        二、教师收集全班不会的问题,帮着解决。

        做一做:(出示幻灯片)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二

        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方案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1.1正数和负数”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正数、负数和零的定义、联系。是本章有理数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1.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感受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能结合具体情境出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数学话题,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难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采用“现象──问题──目标”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教师演示第一节首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达标检测

        学习总结

        教师出示说明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接着

        出示问题

        问题1 天气预报:北京市冬季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我市的温差是多少?

        问题2 有三个队参加的 足球 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

        问题3 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 0.5(mm),这里的 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

        三个问题中的-3、 0.5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新数,这说明随着生活和劳动的发展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引进新的数。来服务我们的生活。从而导入新课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实例认识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知道什么是负数,零,正数。

        3、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4、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1、.知识点1:正数、负数的概念---------阅读教材第2页,像3、2、0.5、这样比0大的数叫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加上“+”,如+5, , , ,…。正数前面的“+”,一般省略不写:而像-3、-2、-0.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 。如-6, ,…。“-6”读作 。

        2、知识点2:对“0”的理解--------阅读教材第2 页

        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水岭。它的意义很丰富,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其它特定的意义。

        3、知识点3;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阅读教材第3页

        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具有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 ;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而且一定是 量。

        一、指导学生在本组内交流结果,收集每组不会的问题,试着让其他组解决。

        二、教师收集全班不会的问题,帮着解决。

        做一做:(出示幻灯片)

        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从具体例子引入负数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所表示的意义。

        情感与态度:

        在负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情分析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体会负数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 2.学生经历负数引入的过程:生产和生活中的例子(具有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数不够用——负数的引入——数学符号的表示——问题的解决等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感,了解数学符号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在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探究问题本质,善于观察、归纳、概括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正数和负数,理解0所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复习回顾,做好衔接 同学们已经有了六年学习数学的 经验 ,数对每一位同学来说并不陌生,相信同学们已经认识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首先让我们来回顾: 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演示课件,展示,直观说明数的产生和扩充:(出示说明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数的符号的产生的好处)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试着解释意义):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如原始社会打猎计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1,2,3,...;为了表示“没有”(比如猎物分完),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丈量土地)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 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设计意图: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活动2导入活动2

        演示课件,展示问题及相应的。

        问题(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 ,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问题(2)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

        问题(3)2006年我国花生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师生活动:教师演示课件并对问题背景做些说明:

        例如在净胜球的问题中,先介绍确定足球比赛排名顺序的规定:

        两队积分不相同,积分高的队排名在前;

        两队积分相同,净胜球多的队排名在前;

        两队积分、净胜球都相同,进球多的队排名在前。

        其次介绍积分计算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输一场得0分。由此易知这三个队的积分均为3+0=3。

        最后介绍净胜球的计算规则:红队胜黄队(4:1)表示红队进4球,失1球或者黄队进1球,失4球,净胜球就是比赛中多进了几个球。这里进球和失球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规定:进球用“+”,失球用“-”表示,这样进球数和失球数可分别在进球数和失球数前面添上“+”或“-”来表示。净胜球就是在比赛中进球与失球之和。比如以红队为例,进球为4,失球为2(两场比赛各失一球)记为-2,所以红队净胜球为4+(-2)=2.类似地可算出黄队净胜球-2(进球比失球少2个球,相当于净失球2个,所以记为-2),蓝队净胜球是0.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3 ~3 、净胜球与排名的顺序、增长-2.7%的意义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要对这些新数进行四则运算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温度的例子——出现新数-3还涉及到有理数的减法;净胜球的例子,也出现了负数,确定净胜球涉及有理数的加法,确定排名顺序涉及有理数的大小的比较;在产量增长率的例子中,运用正负数描述朝指定方向变化的情况等问题,引出用各种符号表示数,让学生试着解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对问题进行说明,找出它们的共性,揭示问题的实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

        师生活动:鉴于上面的分析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试着归纳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

        比如温度的问题,零上与零下(是以零为分界点)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规定零上为正,则零下为负;净胜球的例子,进球与失球(对方进球)也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规定进球为正,则失球为负……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并在其前面写上一个“+”(读作“正”)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并在其前面写上一个“-”(读作“负”)来表示(零除外)

        设计意图:由实例归纳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及从特殊到一般认识问题本质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通过实例引入负数,从而指导学生会识别正负数及其表示法,能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观察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数学话题,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括哪些数。难点是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

        正、负数的引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低5摄氏度,记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数引入一开始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关于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教学建议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一、负数的引入

        我们知道,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

        [投影]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相关 文章 :

        1. 初一上册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2. 初一数学正数和负数教学视频

        3. 七年级数学学习视频:正数和负数

        4.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2017

        6. 七年级数学教案沪科

        7. 初一数学教程视频:正数和负数

        8.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教案

        9.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案范文5篇

        10.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天气预报中的“-”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观看《天气预报》,从中认识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并用竞赛的形式,角色扮演主持人及时巩固知识。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多变的天气教学 反思 ,望大家喜欢。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范文 一

        在学校的要求下,暑假期间,本人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课件制作的学习,虽说水平有限,但是在讲解这堂课时,在下载一些课件的基础上独自对课件的内容进行了改进和加工,使课件的内容更有利于配合教学过程,感觉收获很大。作为一名刚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这堂课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地理教学中照本宣科的 方法 是不可行的,对一些知识点要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调换,能使教学过程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在讲课过程中暴露了很多缺点,比如知识要点抓的不准,难点不能讲透,不会使用地理术语讲解要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磨练。

        这节课得到了地里教研组张文静老师的悉心指导,无论是教学环节的安排,还是教学用具的使用都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也使我对地理学科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范文二

        我在本节教学活动中能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充分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并将地理知识灵活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文字、动画、语音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卫星云图”时,向学生展示了卫星云图的拍摄动画,形象地展示了图像的由来,给学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并给学生提供天气预报图,让学生模拟电视天气预报员播报城市天气状况,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又能较快地理解天气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争做主持人,在课堂上进行即时的表演,培养了学生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多媒体课件所吸引,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趣味化,创造了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建立了探究、体验、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范文三

        本课是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天气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学生能够感性认识的内容,对于教学切入口还是很好把握的。我的教学设计是从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开始导入,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与天气有关的词语,再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从中让学生 总结 出:描述天气的词语可以用:阴晴,风雨,冷热。接下来通过资料展示和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知道了天气的特点和影响。在第二部分,让学生观看《天气预报》,从中认识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并用竞赛的形式,角色扮演主持人及时巩固知识。对于本节课,自己认为较为成功的地方是充分运用课件,将知识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对于细节,还有很多需要修改,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导语方面:运用《海尔兄弟》片头曲导入感觉还是比较贴切的,能够很好的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但存在一个小问题,我在导入歌曲时就直接用视频播放的,在听歌之前要求学生注意歌词唱的什么,但在播放时学生都被视频动画片给吸引了,忘记的我交代的任务。这方面我可以做如下修改:直接播放MP3格式的歌曲,同时在屏幕上展现出歌词,这样学生的任务就很明显,并且能够很好的完成了。

        二、衔接方面:第一部分讲解到天气定义和特点及影响之间过渡语没有衔接好,有点生硬,必然导致学生思路跟不上,当运用三则资料引导学生小结天气特点时,课堂气氛沉落下去,原本觉得很容易的问题突然间学生却哑住了,让我非常着急。现在想来,是我的引导语不够精确明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注意自己的用语,使得提出的问题简洁明了可以答,提高自身语言的功底。

        三、调动气氛方面: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感觉已经进入状态,启发效果明显。这部分主要运用竞赛的方法比一比记忆天气符号。通过对比,学生积极性提高,效果明显。另外,在最后还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扮演主持人播报城市天气预报,全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播报,调动全体学生的关注性和参与度,效果明显。

        四、教师与学生方面:作为地理教师还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自己的语言组织不够精确明了,引导学生思索方面还需加强,临时处理学生问题答案的机智还不到位。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还不是很明显。

        最后一点疑惑不能解决,《多变的天气》这一节听过几位名师上过公开课,我不敢模仿他们上课的最主要原因是,我没有信心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知识的预习和讲授,教师做总结。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突破这一点局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相关 文章 :

        ★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 七年级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 大班天气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

        ★ 地理教学反思总结

        ★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实践教学反思

        ★ 初中地理刚开学的教学反思

        ★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

       苹果手机上的天气预报符号的意思如下: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我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

扩展资料

       每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天气。表示云状的符号,有卷云、卷积云、卷层云、高积云、雨层云和积雨云等等。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有:雷暴、龙卷、大雾、连续性大雨、小雪和小阵雨等等。此外,还有表示风向风速、云量及气压变化的符号。

       所有这些符号都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填写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这样,就可以把广大地区在同一时间观测到的气象要素如风、温度、湿度、气压、云以及阴、晴、雨、雪等统统填在一张天气图上。从而构成一张张代表不同时刻的天气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天气预报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学反思”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